投资要点
一、 港股修复到哪里了?刚刚冬去春来而已
1、2022年11月以来,在经历了过去两年最冷的寒冬后,港股流动性以及风险偏好改善明显,港股的春天再次降临。截至2022年12月30日,恒生指数自低点最高反弹幅度达到35.5%,估值PE-TTM由7.2提升至9.7,处于2011年以来的42.7%分位数水平;风险溢价由极值点9.7%下降至6.4%,处于2011年以来的24.8%分位数水平。做空成交额占比由高点24.5%回落至14%附近。
但是基本面预期改善不明显,恒指2023年彭博一致预期EPS仍未明显抬升。
2、分行业来看:
金融行业:截至2022年12月30日,恒生综指金融行业PE-TTM为5.8倍,PB为0.5倍,分别是2015年以来的12.5%、8.3%分位数水平。
地产行业:民营房企暴雷,行业浴火重生,地产行业估值分化。暴雷民营房企行情难以修复,部分优质民企地产在政策支撑下估值有所修复,但仍未回到此前水平,而融资通畅、可持续拿地的央国企地产估值回归正常水平,长期更将进一步受益于行业格局的优化。
消费行业:消费行业估值修复较快。截至2022年12月30日,非必需消费2023年预测EPS对应的PE为19.5倍,处于2019年以来预测PE历史区间([10.5x , 27.3x])的59.6%分位数水平;必需消费PE为15.4倍,处于2019年以来预测PE历史区间([11.8x , 21.7x])的33.1%分位数水平。
TMT行业:2022年底,压制TMT估值的诸多因素得以大幅缓解,中概股退市担忧基本消除,疫情防控优化、经济复苏预期强化,产业监管进入新常态等等。截至2022年12月30日,2023年预测EPS对应的PE为19.5倍,处于2019年以来预测PE历史区间([13.3x , 34.2x])的17.3%分位数水平。
二、展望:资金面“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港股”,基本面“病树前头万木春”
1、海外,美债长端利率确认见顶是中期利多,美股对中国股市的影响钝化。
1)美股1季度将偏熊,1季度美联储仍将鹰派十足,“杀盈利”将成为主逻辑。1月份美股将博弈这轮加息周期的终端利率水平是否超过5%以及维持的时间。虽然此轮美国通胀峰值可能已过,商品通胀趋势下行,但是,通胀数值仍在高位,特别是服务通胀仍居高难下。等待经济进一步下行,失业数据恶化之后,服务通胀才能将趋势性下行。而美联储维持鹰派越久,美股杀盈利风险越大。
2)美股后续的调整风险主要是盈利的下行,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将趋于钝化。美国12月制造业PMI创2020年5月以来的新低,服务业PMI连续6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消费数据已经出现增长乏力的迹象,实际个人消费支出自通胀飙升以来就开始疲弱,耐用品、非耐用品实际消费支出甚至负增长,仅服务实际消费支出仍维持低个位数增长,但增速较前期也有明显下降。
3)1季度美债长端利率有望确立见顶并震荡回落,人民币汇率有望维持强势,特别是随着中国reopen和经济复苏的信号不断加强,这将有利于中国资产特别是港股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不排除2、3月份美联储加息可能导致美债收益率短期反弹,但是,期限利差的深度倒挂和美国经济高频数据恶化,美债收益率的反弹不过是强弩之末,如果因此导致风险偏好的波动,则应趁机买入。
2、国内,病树前头万木春,Reopen、稳增长的政策将有利于提升风险偏好。
1)一月份,中国的此轮疫情高峰将结束,随着Reopen的政策组合拳和境内外出行的放开,叠加春节假期,社会情绪将有望否极泰来,谋划疫后生活。
2)新年新气象,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组合拳将持续,从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工作部署。有三方面重点:一是随着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短期要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二是2023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根据会议部署,扩大内需优先发力点在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以及带动性的政府投资、“十四五”重大工程落地;三是落实二十大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高质量发展部署,着力点在产业安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
三、投资策略:围绕基本面复苏的确定性,积极布局价值重估的机会
主线一:互联网。受益于Reopen和“弱复苏”经济背景下的线上消费复苏,特别是,本地生活、广告、电商等细分业态复苏,受益于互联网监管政策改善带来的游戏、云等业态复苏,互联网2023年有望估值和业绩双提升。
主线二:消费及服务的结构性行情,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和消费复苏。
主线三:内房股及地产产业链、金融等高分红的价值股龙头,受益于经济复苏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构建,特别是优质央企国企港股将有望价值重估。
主线四:先进制造业寻找阿尔法——生物医药、科技硬件、新能源车等。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缩风险;大国博弈风险
报告正文
1、港股修复到哪里了?刚刚冬去春来而已
2022年11月以来,在经历了过去两年最冷的寒冬后,港股流动性以及风险偏好改善明显,港股的春天再次降临。在流动性方面,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11月初见顶回落,人民币汇率回升,均利好港股流动性;在风险偏好方面,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大幅优化,房地产政策集中释放;PCAOB宣称历史首次完成对中概股底稿审查,中概股退市风险进一步消除,港股风险偏好回暖。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12月30日,11月以来,恒生指数自低点最高反弹幅度达到35.5%,估值PE-TTM由7.2提升至9.7,处于2011年以来的42.7%分位数水平;风险溢价由极值点9.7%下降至6.4%,处于2011年以来的24.8%分位数水平。做空成交额占比也由此前的高点24.5%回落至14%附近。
但是基本面预期改善不明显,恒指2023年彭博一致预期EPS并未出现明显抬升,截至12月30日,2023年恒指彭博一致EPS预测增速为13.5%。
11月以来,多重利好因素之下,风险偏好回暖,港股行情反弹,主要由估值因素驱动。分行业来看:
金融行业:截至2022年12月30日,恒生综指金融行业PE-TTM为5.8倍,PB为0.5倍,分别是2015年以来的12.5%、8.3%分位数水平。
地产行业:民营房企暴雷,行业浴火重生,地产行业估值分化。暴雷民营房企行情难以修复,部分优质民企地产在政策支撑下估值有所修复,但仍未回到此前水平,而融资通畅、可持续拿地的央国企地产估值回归正常水平,长期更将进一步受益于行业格局的优化。
消费行业:消费行业估值修复较快。截至2022年12月30日,非必需消费2023年预测EPS对应的PE为19.5倍,处于2019年以来预测PE历史区间([10.5x , 27.3x])的59.6%分位数水平;必需消费PE为15.4倍,处于2019年以来预测PE历史区间([11.8x , 21.7x])的33.1%分位数水平。
TMT行业:2021年以来,港股TMT行业经历了中概股退市、产业监管、疫情扰动拖累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同年度EPS对应的预测PE均有明显下滑。2022年底,压制TMT估值的诸多因素得以大幅缓解,中概股退市担忧基本消除,疫情防控优化、经济复苏预期强化,产业监管进入新常态等等。截至2022年12月30日,2023年预测EPS对应的PE为19.5倍,处于2019年以来预测PE历史区间([13.3x , 34.2x])的17.3%分位数水平。
2、展望:资金面“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港股”,基本面“病树前头万木春”
2.1、海外,美债长端利率确认见顶是中期利多,美股对中国股市的影响钝化
美股1季度将偏熊,1季度美联储仍将鹰派十足,“杀盈利”将成为主逻辑。1月份美股将博弈这轮加息周期的终端利率水平是否超过5%以及维持的时间。虽然此轮美国通胀峰值可能已过,商品通胀趋势下行,但是,通胀数值仍在高位,特别是服务通胀仍居高难下。等待经济进一步下行,失业数据恶化之后,服务通胀才能将趋势性下行。而美联储维持鹰派越久,美股杀盈利风险越大。
商品通胀趋势下行,但服务通胀仍在高位。2022年11月,美国PCE通胀同比+5.5%,环比+0.1%,降温迹象明显1)从通胀数据来看,耐用品、非耐用品通胀趋势性下行,2022年11月耐用品同比仅+2.7%,环比-0.8%;非耐用品同比+8.1%,环比-0.1%。2)服务通胀同比、环比均在高位,同比+5.25%,环比+0.4%。
对于仍在高位的服务通胀而言,等待经济进一步下行,失业数据恶化之后,服务通胀才能将趋势性下行。住房服务通胀还在上行,但从新签租约价格指数来看,不久后或将下行。构成服务的最大成本——工资,其压力缓解需要经济进一步下行。11月份美国私人非农员工平均周薪同比仍上涨3.9%,高于疫情前水平,其中服务工资同比+4.3%。但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有所降温,11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6.3万人,回落至疫情前的水平。
美股后续的调整风险主要是盈利的下行,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将趋于钝化。
制造业PMI创新低。美国12月制造业PMI为46.2,为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服务业PMI为44.4,已连续6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
美国消费数据已经出现了增长乏力的迹象,服务支出仍在上升,但耐用品与非耐用品消费自2022年开始增长乏力,尤其是非耐用品。美国实际个人消费支出自通胀飙升以来就开始疲弱,耐用品、非耐用品实际消费支出甚至负增长,仅服务实际消费支出仍维持低个位数增长,但增速较前期也有明显下降。
1季度美债长端利率有望确立见顶并震荡回落,人民币汇率有望维持强势,特别是随着中国reopen和经济复苏的信号不断加强,这将有利于中国资产特别是港股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不排除2、3月份美联储加息可能导致美债收益率短期反弹,但是,期限利差的深度倒挂和美国经济高频数据恶化,美债收益率的反弹不过是强弩之末,如果因此导致风险偏好的波动,则应趁机买入。
2.2、国内,病树前头万木春,Reopen、稳增长的政策将有利于提升风险偏好
一月份,中国的此轮疫情高峰将结束,随着Reopen的政策组合拳和境内外出行的放开,叠加春节假期,社会情绪将有望否极泰来,谋划疫后生活。
2022年12月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强调2023年以稳为主,高质量发展。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会议指出,一是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二是内部三重压力仍然存在,三是外部环境动荡不安;整体来看,会议对经济形势的研判比较严峻。
关于2023年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高质量发展,与二十大精神一致;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可以从长短期两个维度理解稳中求进,以稳为主体现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以提振信心、扩大需求,推动经济好转;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部署产业发展与安全并举,科技自强自立;这也对应着“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目标。
新年新气象,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组合拳将持续,从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工作部署。有三方面重点:
一是随着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短期要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
二是2023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根据会议部署,扩大内需优先发力点在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以及带动性的政府投资、“十四五”重大工程落地。
三是落实二十大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高质量发展部署,着力点在产业安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安全发展有四条主线:提升保障能力(粮食、能源、资源);保证自主可控(核心技术、薄弱环节);提升竞争能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抢占国际竞争高地(数字经济,平台企业)。科技自强自立发力点是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制度优势是新型举国体制。
(详情参见兴业证券宏观团队报告《以稳为主,高质量发展-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五点理解》_20221217)
3、投资策略:围绕基本面复苏的确定性,积极布局价值重估的机会
主线一:互联网。受益于Reopen和“弱复苏”经济背景下的线上消费复苏,特别是,本地生活、广告、电商等细分业态复苏,受益于互联网监管政策改善带来的游戏、云等业态复苏,互联网2023年有望估值和业绩双提升。
美债长端利率震荡回落,有利于提升互联网为主体的中概股估值,进而拉动港股互联网估值。
中概股审计问题逐步解决,2022年12月PCAOB宣称历史首次完成对中概股底稿审查,过去两年互联网行业估值隐含的大国博弈风险释放,中概股退市担忧进一步消除,估值面临修复。
在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之下,跟消费复苏相关的互联网业务基本面也将受益。互联网广告受益于疫后复工复产,广告主投放预算回暖;本地生活服务中,随着全面放开,供需两端潜力有望得到释放,外卖业务有望回归高增速,而到店业务将受益于旅行需求提振及线下流量回归;电商物流逐步疏通,短期必需消费品和医药需求驱动业务回暖,中期受益于各地消费券与平台推广促销;线上旅游(OTA)方面,疫情开放初期的出行量尚未明显反弹,但由于疫情放开政策带来的出行确定性大幅提升,拉动机票等出行产品价格,中长期看好受到长时间压制的出行需求将强劲释放;复工复产后消费贷需求有望提升、逾期率有所下降,互联网金融相关平台业绩有望触底反弹。
游戏、云等业态受益于互联网监管政策改善。游戏方面,目前国内游戏大盘已在筑底阶段,2022年12月份版号发布的数量与质量均为2022年以来最高,反映监管的常态化,随着2023、2024年新游的上线,预期游戏行业将随着行业不断推出新游而逐步恢复。
主线二:消费及服务的结构性行情,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和消费复苏。
食品饮料:春节旺季来临,啤酒、乳业、软饮为代表的食品饮料整体板块受益于消费复苏的趋势,以及成本压力的边际缓解。
运动鞋服:全国各地陆续优化防疫政策,有望更快见到消费场景恢复。随着防控限制放松后第一波感染高峰的过去,消费意愿有望逐步提升,2023年消费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温和复苏。
教育:走出业务调整期,政策带来的经营不确定性消除。合规业务正常开展,新业务顺利推进,有望贡献稳定营收和利润,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主线三:内房股及地产产业链、金融等高分红的价值股龙头,受益于经济复苏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构建,特别是优质央企国企港股将有望价值重估。
内房股及地产产业链:2023年浴火重生,房地产行业供需格局重塑,高分红将是价值重估的基础。融资端实质性利好密集落地,保交楼仍为房地产行业的首要工作,优质房企的资产负债表率先加速修复;扩大内需为2023年经济的首要工作,其中支持房地产改善需求在其中被列为首位,地产需求端有望迎来更多政策催化,提振市场主体对地产链的中长期预期。
金融:经济复苏将提升高股息的配置价值。2022年港股金融板块显著回调,股息率回到历史高位。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和房地产行业风险有望好转,2023年全球资金再配置高股息率的港股金融股,建议掘金资产规模扩张、资产质量向好的银行股,“基建持续发力+地产边际改善”将是银行行情主逻辑。
能源:高分红“类债券”的配置属性凸显。1)煤炭、原油等传统能源领域的优质国企龙头,其盈利的稳定性抬升。能源结构转变大背景下,传统能源的新增供给更加克制。2)企业资本开支降低,可用于分红的比例大幅提高。3)警惕2023年欧美经济衰退对全球能源价格的影响,可能对能源股造成短期冲击,所以,建议按照价值股的逻辑,逢低配置高股息率的优质能源龙头。
主线四:先进制造业寻找阿尔法——生物医药、科技硬件、新能源车等。
医药:布局“困境反转”,药械是核心主线。药品、器械市场预期从政策影响走向政策温和,并且药械板块景气度呈明显边际向上趋势,长期逻辑持续看好。
电子:汽车电子需求维持高景气。在消费电子需求疲弱的背景下,汽车电子需求是第二增长曲线。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带动了激光雷达、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等产品线的需求;车载镜头、功率半导体仍在增长赛道。
汽车及汽车产业链:2023年行业总量存在挑战,关注整车优质公司及零部件的结构性机会。随着全国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发电的发展,功率半导体环节出现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国内企业借机扩产并不断进入下游配套产业链。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即将生效,后续将对美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力设备提供高额补贴,电池制造、汽车零部件、整车制造等环节也将回流美国,关注受益于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零部件企业。
4、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缩风险;大国博弈风险。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