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港股春天”的春季躁动!积极布局四大主线

张忆东策略世界2023-01-05

投资要点

一、 港股修复到哪里了?刚刚冬去春来而已

1、2022年11月以来,在经历了过去两年最冷的寒冬后,港股流动性以及风险偏好改善明显,港股的春天再次降临。截至2022年12月30日,恒生指数自低点最高反弹幅度达到35.5%,估值PE-TTM由7.2提升至9.7,处于2011年以来的42.7%分位数水平;风险溢价由极值点9.7%下降至6.4%,处于2011年以来的24.8%分位数水平。做空成交额占比由高点24.5%回落至14%附近。

但是基本面预期改善不明显,恒指2023年彭博一致预期EPS仍未明显抬升。

2、分行业来看:

  • 金融行业:截至2022年12月30日,恒生综指金融行业PE-TTM为5.8倍,PB为0.5倍,分别是2015年以来的12.5%、8.3%分位数水平。

  • 地产行业:民营房企暴雷,行业浴火重生,地产行业估值分化。暴雷民营房企行情难以修复,部分优质民企地产在政策支撑下估值有所修复,但仍未回到此前水平,而融资通畅、可持续拿地的央国企地产估值回归正常水平,长期更将进一步受益于行业格局的优化。

  • 消费行业:消费行业估值修复较快。截至2022年12月30日,非必需消费2023年预测EPS对应的PE为19.5倍,处于2019年以来预测PE历史区间([10.5x , 27.3x])的59.6%分位数水平;必需消费PE为15.4倍,处于2019年以来预测PE历史区间([11.8x , 21.7x])的33.1%分位数水平。

  • TMT行业:2022年底,压制TMT估值的诸多因素得以大幅缓解,中概股退市担忧基本消除,疫情防控优化、经济复苏预期强化,产业监管进入新常态等等。截至2022年12月30日,2023年预测EPS对应的PE为19.5倍,处于2019年以来预测PE历史区间([13.3x , 34.2x])的17.3%分位数水平。

二、展望:资金面“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港股”,基本面“病树前头万木春”

1、海外,美债长端利率确认见顶是中期利多,美股对中国股市的影响钝化。

1)美股1季度将偏熊,1季度美联储仍将鹰派十足,“杀盈利”将成为主逻辑。1月份美股将博弈这轮加息周期的终端利率水平是否超过5%以及维持的时间。虽然此轮美国通胀峰值可能已过,商品通胀趋势下行,但是,通胀数值仍在高位,特别是服务通胀仍居高难下。等待经济进一步下行,失业数据恶化之后,服务通胀才能将趋势性下行。而美联储维持鹰派越久,美股杀盈利风险越大。

2)美股后续的调整风险主要是盈利的下行,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将趋于钝化。美国12月制造业PMI创2020年5月以来的新低,服务业PMI连续6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消费数据已经出现增长乏力的迹象,实际个人消费支出自通胀飙升以来就开始疲弱,耐用品、非耐用品实际消费支出甚至负增长,仅服务实际消费支出仍维持低个位数增长,但增速较前期也有明显下降。

3)1季度美债长端利率有望确立见顶并震荡回落,人民币汇率有望维持强势,特别是随着中国reopen和经济复苏的信号不断加强,这将有利于中国资产特别是港股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不排除2、3月份美联储加息可能导致美债收益率短期反弹,但是,期限利差的深度倒挂和美国经济高频数据恶化,美债收益率的反弹不过是强弩之末,如果因此导致风险偏好的波动,则应趁机买入。

2、国内,病树前头万木春,Reopen、稳增长的政策将有利于提升风险偏好。

1)一月份,中国的此轮疫情高峰将结束,随着Reopen的政策组合拳和境内外出行的放开,叠加春节假期,社会情绪将有望否极泰来,谋划疫后生活。

2)新年新气象,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组合拳将持续,从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工作部署。有三方面重点:一是随着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短期要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二是2023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根据会议部署,扩大内需优先发力点在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以及带动性的政府投资、“十四五”重大工程落地;三是落实二十大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高质量发展部署,着力点在产业安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

三、投资策略:围绕基本面复苏的确定性,积极布局价值重估的机会

  • 主线一:互联网。受益于Reopen和“弱复苏”经济背景下的线上消费复苏,特别是,本地生活、广告、电商等细分业态复苏,受益于互联网监管政策改善带来的游戏、云等业态复苏,互联网2023年有望估值和业绩双提升。

  • 主线二:消费及服务的结构性行情,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和消费复苏。

  • 主线三:内房股及地产产业链、金融等高分红的价值股龙头,受益于经济复苏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构建,特别是优质央企国企港股将有望价值重估。

  • 主线四:先进制造业寻找阿尔法——生物医药、科技硬件、新能源车等。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缩风险;大国博弈风险

报告正文

1、港股修复到哪里了?刚刚冬去春来而已

2022年11月以来,在经历了过去两年最冷的寒冬后,港股流动性以及风险偏好改善明显,港股的春天再次降临。在流动性方面,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11月初见顶回落,人民币汇率回升,均利好港股流动性;在风险偏好方面,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大幅优化,房地产政策集中释放;PCAOB宣称历史首次完成对中概股底稿审查,中概股退市风险进一步消除,港股风险偏好回暖。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12月30日,11月以来,恒生指数自低点最高反弹幅度达到35.5%,估值PE-TTM由7.2提升至9.7,处于2011年以来的42.7%分位数水平;风险溢价由极值点9.7%下降至6.4%,处于2011年以来的24.8%分位数水平。做空成交额占比也由此前的高点24.5%回落至14%附近。

但是基本面预期改善不明显,恒指2023年彭博一致预期EPS并未出现明显抬升,截至12月30日,2023年恒指彭博一致EPS预测增速为13.5%。

11月以来,多重利好因素之下,风险偏好回暖,港股行情反弹,主要由估值因素驱动。分行业来看:

  • 金融行业:截至2022年12月30日,恒生综指金融行业PE-TTM为5.8倍,PB为0.5倍,分别是2015年以来的12.5%、8.3%分位数水平。

  • 地产行业:民营房企暴雷,行业浴火重生,地产行业估值分化。暴雷民营房企行情难以修复,部分优质民企地产在政策支撑下估值有所修复,但仍未回到此前水平,而融资通畅、可持续拿地的央国企地产估值回归正常水平,长期更将进一步受益于行业格局的优化。

  • 消费行业:消费行业估值修复较快。截至2022年12月30日,非必需消费2023年预测EPS对应的PE为19.5倍,处于2019年以来预测PE历史区间([10.5x , 27.3x])的59.6%分位数水平;必需消费PE为15.4倍,处于2019年以来预测PE历史区间([11.8x , 21.7x])的33.1%分位数水平。

  • TMT行业:2021年以来,港股TMT行业经历了中概股退市、产业监管、疫情扰动拖累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同年度EPS对应的预测PE均有明显下滑。2022年底,压制TMT估值的诸多因素得以大幅缓解,中概股退市担忧基本消除,疫情防控优化、经济复苏预期强化,产业监管进入新常态等等。截至2022年12月30日,2023年预测EPS对应的PE为19.5倍,处于2019年以来预测PE历史区间([13.3x , 34.2x])的17.3%分位数水平。

2、展望:资金面“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港股”,基本面“病树前头万木春”

2.1、海外,美债长端利率确认见顶是中期利多,美股对中国股市的影响钝化

美股1季度将偏熊,1季度美联储仍将鹰派十足,“杀盈利”将成为主逻辑。1月份美股将博弈这轮加息周期的终端利率水平是否超过5%以及维持的时间。虽然此轮美国通胀峰值可能已过,商品通胀趋势下行,但是,通胀数值仍在高位,特别是服务通胀仍居高难下。等待经济进一步下行,失业数据恶化之后,服务通胀才能将趋势性下行。而美联储维持鹰派越久,美股杀盈利风险越大。

  • 商品通胀趋势下行,但服务通胀仍在高位。2022年11月,美国PCE通胀同比+5.5%,环比+0.1%,降温迹象明显1)从通胀数据来看,耐用品、非耐用品通胀趋势性下行,2022年11月耐用品同比仅+2.7%,环比-0.8%;非耐用品同比+8.1%,环比-0.1%。2)服务通胀同比、环比均在高位,同比+5.25%,环比+0.4%。

  • 对于仍在高位的服务通胀而言,等待经济进一步下行,失业数据恶化之后,服务通胀才能将趋势性下行。住房服务通胀还在上行,但从新签租约价格指数来看,不久后或将下行。构成服务的最大成本——工资,其压力缓解需要经济进一步下行。11月份美国私人非农员工平均周薪同比仍上涨3.9%,高于疫情前水平,其中服务工资同比+4.3%。但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有所降温,11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6.3万人,回落至疫情前的水平。

美股后续的调整风险主要是盈利的下行,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将趋于钝化。

  • 制造业PMI创新低。美国12月制造业PMI为46.2,为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服务业PMI为44.4,已连续6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

  • 美国消费数据已经出现了增长乏力的迹象,服务支出仍在上升,但耐用品与非耐用品消费自2022年开始增长乏力,尤其是非耐用品。美国实际个人消费支出自通胀飙升以来就开始疲弱,耐用品、非耐用品实际消费支出甚至负增长,仅服务实际消费支出仍维持低个位数增长,但增速较前期也有明显下降。

1季度美债长端利率有望确立见顶并震荡回落,人民币汇率有望维持强势,特别是随着中国reopen和经济复苏的信号不断加强,这将有利于中国资产特别是港股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不排除2、3月份美联储加息可能导致美债收益率短期反弹,但是,期限利差的深度倒挂和美国经济高频数据恶化,美债收益率的反弹不过是强弩之末,如果因此导致风险偏好的波动,则应趁机买入。

2.2、国内,病树前头万木春,Reopen、稳增长的政策将有利于提升风险偏好

一月份,中国的此轮疫情高峰将结束,随着Reopen的政策组合拳和境内外出行的放开,叠加春节假期,社会情绪将有望否极泰来,谋划疫后生活。

2022年12月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强调2023年以稳为主,高质量发展

  •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会议指出,一是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二是内部三重压力仍然存在,三是外部环境动荡不安;整体来看,会议对经济形势的研判比较严峻。

  • 关于2023年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高质量发展,与二十大精神一致;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可以从长短期两个维度理解稳中求进,以稳为主体现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以提振信心、扩大需求,推动经济好转;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部署产业发展与安全并举,科技自强自立;这也对应着“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目标。

新年新气象,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组合拳将持续,从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工作部署。有三方面重点:

  • 一是随着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短期要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

  • 二是2023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根据会议部署,扩大内需优先发力点在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以及带动性的政府投资、“十四五”重大工程落地。

  • 三是落实二十大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高质量发展部署,着力点在产业安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安全发展有四条主线:提升保障能力(粮食、能源、资源);保证自主可控(核心技术、薄弱环节);提升竞争能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抢占国际竞争高地(数字经济,平台企业)。科技自强自立发力点是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制度优势是新型举国体制。

(详情参见兴业证券宏观团队报告《以稳为主,高质量发展-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五点理解》_20221217)

3、投资策略:围绕基本面复苏的确定性,积极布局价值重估的机会

主线一:互联网。受益于Reopen和“弱复苏”经济背景下的线上消费复苏,特别是,本地生活、广告、电商等细分业态复苏,受益于互联网监管政策改善带来的游戏、云等业态复苏,互联网2023年有望估值和业绩双提升。

  • 美债长端利率震荡回落,有利于提升互联网为主体的中概股估值,进而拉动港股互联网估值。

  • 中概股审计问题逐步解决,2022年12月PCAOB宣称历史首次完成对中概股底稿审查,过去两年互联网行业估值隐含的大国博弈风险释放,中概股退市担忧进一步消除,估值面临修复。

  • 在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之下,跟消费复苏相关的互联网业务基本面也将受益。互联网广告受益于疫后复工复产,广告主投放预算回暖;本地生活服务中,随着全面放开,供需两端潜力有望得到释放,外卖业务有望回归高增速,而到店业务将受益于旅行需求提振及线下流量回归;电商物流逐步疏通,短期必需消费品和医药需求驱动业务回暖,中期受益于各地消费券与平台推广促销;线上旅游(OTA)方面,疫情开放初期的出行量尚未明显反弹,但由于疫情放开政策带来的出行确定性大幅提升,拉动机票等出行产品价格,中长期看好受到长时间压制的出行需求将强劲释放;复工复产后消费贷需求有望提升、逾期率有所下降,互联网金融相关平台业绩有望触底反弹。

  • 游戏、云等业态受益于互联网监管政策改善。游戏方面,目前国内游戏大盘已在筑底阶段,2022年12月份版号发布的数量与质量均为2022年以来最高,反映监管的常态化,随着2023、2024年新游的上线,预期游戏行业将随着行业不断推出新游而逐步恢复。

主线二:消费及服务的结构性行情,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和消费复苏。

  • 食品饮料:春节旺季来临,啤酒、乳业、软饮为代表的食品饮料整体板块受益于消费复苏的趋势,以及成本压力的边际缓解。

  • 运动鞋服:全国各地陆续优化防疫政策,有望更快见到消费场景恢复。随着防控限制放松后第一波感染高峰的过去,消费意愿有望逐步提升,2023年消费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温和复苏。

  • 教育:走出业务调整期,政策带来的经营不确定性消除。合规业务正常开展,新业务顺利推进,有望贡献稳定营收和利润,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主线三:内房股及地产产业链、金融等高分红的价值股龙头,受益于经济复苏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构建,特别是优质央企国企港股将有望价值重估。

  • 内房股及地产产业链:2023年浴火重生,房地产行业供需格局重塑,高分红将是价值重估的基础。融资端实质性利好密集落地,保交楼仍为房地产行业的首要工作,优质房企的资产负债表率先加速修复;扩大内需为2023年经济的首要工作,其中支持房地产改善需求在其中被列为首位,地产需求端有望迎来更多政策催化,提振市场主体对地产链的中长期预期。

  • 金融:经济复苏将提升高股息的配置价值。2022年港股金融板块显著回调,股息率回到历史高位。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和房地产行业风险有望好转,2023年全球资金再配置高股息率的港股金融股,建议掘金资产规模扩张、资产质量向好的银行股,“基建持续发力+地产边际改善”将是银行行情主逻辑。

  • 能源:高分红“类债券”的配置属性凸显。1)煤炭、原油等传统能源领域的优质国企龙头,其盈利的稳定性抬升。能源结构转变大背景下,传统能源的新增供给更加克制。2)企业资本开支降低,可用于分红的比例大幅提高。3)警惕2023年欧美经济衰退对全球能源价格的影响,可能对能源股造成短期冲击,所以,建议按照价值股的逻辑,逢低配置高股息率的优质能源龙头。

主线四:先进制造业寻找阿尔法——生物医药、科技硬件、新能源车等。

  • 医药:布局“困境反转”,药械是核心主线。药品、器械市场预期从政策影响走向政策温和,并且药械板块景气度呈明显边际向上趋势,长期逻辑持续看好。

  • 电子:汽车电子需求维持高景气。在消费电子需求疲弱的背景下,汽车电子需求是第二增长曲线。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带动了激光雷达、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等产品线的需求;车载镜头、功率半导体仍在增长赛道。

  • 汽车及汽车产业链:2023年行业总量存在挑战,关注整车优质公司及零部件的结构性机会。随着全国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发电的发展,功率半导体环节出现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国内企业借机扩产并不断进入下游配套产业链。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即将生效,后续将对美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力设备提供高额补贴,电池制造、汽车零部件、整车制造等环节也将回流美国,关注受益于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零部件企业。

4、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缩风险;大国博弈风险。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5